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市场纵横-->详细内容
抢滩中国汽车市场:大众成功 标致败北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1-7-24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德国大众早在八十年代便作出进军中国的战略决策,以优厚的合作条件战胜了通用、丰田和雷诺等竞争对手,於1985年与上海汽车合资组建上汽大众,德国提供桑塔纳轿车技术支持及部分资金,首期规模为年产3万辆桑塔纳轿车。
当时正值国产轿车短缺,投产后销售不断攀升,上汽大众抓住机遇,按市场需求滚动发展,规模由年产3万辆、5万辆、10万辆、20万辆发展至目前的年产30万辆。并狠抓零部件国产化,坚持大投入及高质量,使国产化率由起步时的2.7%提高至前年的97%,规模效应和价廉的国产零部件,使成本大辐下降,普通桑塔纳车价由初期20万元降至最近的10万元左右。车型经不断改进,发展为中档桑塔纳和中高档帕萨特两个车型、多个不同层次的型号。
随着规模的增长,盈利能力也急速增长。1990年利税合计6亿多元人民币,去年利润已高达60亿元,是全国十个盈利大户之一。
上汽大众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合资企业,近年均居全国十佳合资企业首位,在1999年全国工业一千强排序中列第二位,排第一位的是大庆油田,属采矿业,因此亦可以说上汽大众是中国制造业首位。
德国大众战胜了克莱斯勒的竞争,于1991年与一汽集团组建了另一合资轿车项目,成立一汽大众,规模为年产15万辆捷达轿车,技术与桑塔纳相近。投产后经历了几年低潮,后来凭借捷达车的强劲动力性能和成功的营销策略,销量脱颖而出,去年产销量11万多辆,跃升至全国第二。同时,前年推出奥迪轿车,率先填补中高档国产轿车空白,深受欢迎,至今仍供不应求。一汽大众的轿车产量和利润均居全国第二位。
德国大众在华发展十分成功,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轿车销量合计,超过全国年产量的五成以上,今明两年再推跑乐和波罗两款紧凑型轿车。未来五年德国大众计划在华投资135亿人民币,将可保持其发展后劲和领先优势。
法国雪铁龙战胜了本田和大众的竞争,1992年与东风汽车合资组建神龙汽车公司,规模年产15万辆,生产富康轿车,建设过程一波三折,到1997年才试产,投资额高达130亿元人民币,其中法国政府及商业贷款29亿法郎,全部贷款年息高达10亿元以上,当时预算已亏损29亿元。投产后富康轿车虽然车型新、制作精致,有一定销量,但桑塔纳和捷达有品牌惯性,车价和配件价格均较低,牢牢占据了中国中档车市场,富康轿车几经努力,去年销量只是5万多辆,仅达产能的三分之一,生产量不能形成经济规模,增加了成本。去年国家银行对神龙实施债转股减债23亿元人民币,并引进雪铁龙第二次注资9.6亿法郎,神龙的财务状况才得以大大改善,去年盈利6亿多。但因富康轿车价格及性能不具优势,而雪铁龙将要引进的毕加索车型销售前景未卜,因此神龙近期发展空间有限。
法国标致1985年与广州汽车合组广州标致,规模年产3万辆,生产标致轿车。投产后销售一度很红火,到1991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6%。但法国标致对在华发展缺乏长远眼光,加上占股只有22%,对合资厂积极性不高,一心只想卖进口零配件,赚取短期高额利润,当然更不会重视零部件国产化。最要命的是法国标致提供的504和505车型是七十年代的产品,引进后法方无大改进,也不考虑提供换代新车型,以致广州标致车型旧、油耗高、维修难和配件贵,因此当轿车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时,便在竞争中败北,销量一落千丈,1997年销售只有一千多辆,连年亏损,累计亏损达29亿多元,终回天乏术,法方不愿挽救,被迫退出,中方以零收购方案取回法方股权。(余柏全)